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殼釋放能量的過程中造成的振動,通過地震波對人類的生活造成影響甚至破壞。在機電抗震領域,通俗的理解成:重力支吊架起到抵抗、緩解垂直地震力(即縱波)的作用。而抗震支吊架,通過其的斜撐結構,大大的抵抗和緩解水平地震力(即橫波)的作用。
抗震支吊架是通過抗震斜撐的加固,來起到抗震的作用。正是由于抗震斜撐的存在,才能使得本來在水平方向上毫無束縛的管道支吊架系統能夠在地震發生時做到安全可靠,防止管道支吊架系統垮塌掉落,造成嚴重的次生災害。
從簡單的力學角度,我們可以對抗震斜撐做一個簡單的拆解分析。
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抗震斜撐對整體支架有一個斜向上的拉力作用,根據的力的分解原則,可以將這個斜向上的拉力分解成一個水平力Fx和一個垂直力Fy,水平力為水平地震作用的荷載效應值,垂直力為重力作用的荷載效應值。
應用到實際中來,抗震斜撐起到“抗震”的功能,也是按照上述原理。假如未設置抗震斜撐,使得管道支吊架系統在水平方向上毫無束縛,一旦發生地震,可以想象,整體支吊架系統產生無序的不規則晃動,逐漸在結構生根處或者連接節點處發生斷裂脫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抗震斜撐在力學上,有一定的重力荷載效應。當然,管道支吊架系統所承載的重力越大,抗震斜撐上承受的重力效應值也越大,所以斜撐的抗震作用與承載重力確實存在一定的關系。
但是,有一點我們需要注意,抗震支吊架的功能性主要是“抗震”,而非“承載”。抗震支吊架安裝的前提是,重力支吊架必須符合條件,能夠滿足垂直方向上所有管道及介質等因素的重力作用,即不考慮抗震支吊架上的重力作用也能滿足功能需求。通俗的說,可以概括成:抗震斜撐上有重力作用,但是我們在進行設計和計算時,暫不考慮抗震支吊架的重力效應,即不考慮重力共架。(特例除外,某些空間狹小的地方可能會出現重力共架的情況。)
抗震連接件一般有如下幾種形式
抗震連接構件基本都是采用鉸鏈形式,在地震發生時,提供一個類似緩沖的功能,避免純剛性的連接可能會造成的拉斷。
抗震連接構件與混凝土建筑結構連接的地方,一般采用后擴底錨栓,這類錨栓具備很好的錨固作用,比常規的膨脹螺栓連接強度更高。
2015年8月1日國家標準《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 50981-2014強制實施,2015年9月1日行業標準《建筑機電設備抗震支吊架通用技術條件》CJ/T476-2015正式實施,2016年3月1日《抗震支吊架安裝及驗收規程》CECS 420:2015正式實施,三本標準的主要依據是《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2016年版)中第3.7.1強制性條文:“非結構構件,包括建筑非結構構件和建筑附屬機電設備,自身及其與結構主體的連接,應進行抗震設計”的規定而產生的設施,與原有一般支架系統承擔管線重力載荷不同,抗震支架系統只承擔地震荷載,只有地震時才會發揮作用。
1、管徑≥DN65的所有管道,包含給水、排水、熱水、空調供回水和冷卻水、消防噴淋、消火栓、燃氣等系統及其它有害氣體管道;
2、防排煙系統所有管道;
3、管徑≥700mm的圓形風管及截面積≥0.38m2的矩形風管;
4、重量在15kg/m及以上的電線橋架;
5、所有門型吊架。
目前,雖然抗震支架是新生事物,但專業生產廠家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更多形式參考專業廠家產品說明書。BIM軟件中,目前鴻業的蜘蛛俠具有抗震支吊架設計功能模塊,建議從業者嘗試使用,提高抗震支吊架設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