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可分為三層。上游為核心零部件,中游為智能制造裝備,下游為系統自動化集成。上游核心零部件為智能制造裝備的關鍵,對外依存度較高,為產業鏈的薄弱環節。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的代表企業主要分布在工業基礎發達的廣東、江蘇、上海、浙江等地區,廣東作為制造業大省,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發展優勢明顯。
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全景梳理:上游核心零部件薄弱
智能制造裝備是具有感知、決策、執行功能的各類制造裝備的統稱,主要包括工業機器人、3D打印裝備、數控機床、智能裝備等。如今智能制造裝備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愈發受到的高度重視。中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各環中,上游核心零部件為智能制造裝備的關鍵,對外依存度較高,為產業鏈的薄弱環節。近年來,在密集政策的支持下,中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正在不斷完善中。
在政策和市場的強力推動下,中國誕生了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智能制造裝備,如機器人領域的新松機器人、埃斯頓、拓斯達、新時達等;數控機床領域的創世紀、大族激光、國盛智能等;3D打印裝備領域的鉑力特和先臨三維等。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的發展與發達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主要體現在,我國制造裝備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制造裝備依賴進口,而低端制造裝備產能過剩。這與產業鏈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息息相關。智能制造裝備的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傳感器、減速器、控制器、伺服電機等,中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上游核心零部件相關核心技術積累和自主生產能力較弱。中美貿易摩擦爆發以來,中國智能制造裝備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的短板尤為突出。
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代表性企業區域熱力圖:廣東發展
從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代表性企業的區域分布情況來看,中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代表性企業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上海、浙江、北京等工業基礎較為發達的地區。中西部地區智能制造裝備的發展落后于東部地區,代表性企業數量較少且大多企業尚處于自動化階段。
目前,中國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廣東省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廣東以制造業立省,具備明顯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發展優勢。廣東幾乎涵蓋了各個領域的代表企業,如傳感器代表企業盛思銳、伺服電機代表企業匯川技術、機器人代表企業拓斯達、數控機床代表企業創世紀智、系統集成代表企業利元亨等等。
從廣東省內各省市的布局來看,《珠江西岸*裝備制造產業帶布局和項目規劃》提出,佛山市重點發展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檢測儀器、機器人本體和智能測控裝置與控制系統,以及3D打印等智能裝備;珠海、中山市重點發展傳感器、智能儀器儀表等智能測控裝置和自動控制系統,提升裝備智能化水平;肇慶市加快發展新型傳感器、智能儀器儀表等智能測控裝置,積極推進陶瓷、冶金等傳統行業建設自動化生產線;江門市重點發展伺服驅動器、變頻器等伺服系統以及數控加工中心,積極推進食品行業提升裝備智能化水平。廣東正積極完善對智能制產業鏈的布局,對于中國變身“制造強國”有著積極的探路效應和示范效應。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制造裝備行業發展前景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原標題:【干貨】智能制造裝備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分析
我來評論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