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處方藥是指由衛生行政部門公布的,不需要執業醫師開寫處方,一般消費者可以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的藥品。因此,非處方藥又稱為柜臺發售藥品(Overthe counterdrug),簡稱OTC。非處方藥主要包括感冒藥、止咳藥、鎮痛藥、助消化藥、抗胃酸藥、維生素類、驅蟲藥、滋補藥、通便藥、外用藥、護膚藥等。被列入非處方藥的藥物,一般都具有療效確切、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便于貯存等優點。
根據IQVIA非處方藥市場報告顯示,2013-2018年OTC藥物市場整體呈現上升趨勢,2018年,OTC市場回暖,占到整體醫藥市場10.6%的份額,規模約為1220億美元,2016-2018年的3年復合增長率穩定在4.1%左右。照此趨勢,業內推測,2020-2025年OTC市場規模仍然會繼續增加,預計2025年將達到1620億美元。
從范圍內來看,OTC行業都呈現出不斷增長態勢,發展十分迅猛。而在我國,現有藥物大約1.5萬種中,OTC產品占據4727個。而自2007年截止今年3月初,先后已有200個產品先后從處方藥轉換為OTC。在所有OTC品種中,中成藥3718個,占78.7%;化學藥1009種,占21.3%。在所有的OTC產品中雙跨產品(既是OTC又是處方藥)2300多個,其中中成藥雙跨品種為2000多個,化藥雙跨品種為300多個。
據悉,中國的藥品分類制度從1999年建立,自此走上了開掛的道路。2000年銷售額約200億元,用了10年,到2009年,中國以86億美元的市場銷售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2大OTC市場。業內人士預計,隨著自我藥療意識的提升和OTC企業推動,將會有更多的藥品進入OTC行列,尤其是中成藥轉為OTC的品種將會更多。而基于此,到2020年,我國OTC藥品市場規模或將,并在未來擴大到6000億~8000億元的市場規模。
從總體上來說, 中國的非處方藥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遠高于平均增長速度。在人們自我藥療意識增強、人口老齡化加速,未來中國非處方藥市場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而在此背景下,隨著零售藥店分類管理落地實施,零售藥店也將重新進行經營定位,零售藥店“大而全、小而精”的特點將逐漸呈現。
除此之外,OTC企業也將迎來至關重要的發展時期。相關藥企需要及時調整戰略,通過差異化競爭、加大研發力度、加強學術推廣等方式提高競爭力。
我來評論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