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采和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政策推進的大背景下,大部分藥企正面臨質量和成本這兩大難問題。那么,魚和熊掌該如何兼得呢?
集采之下藥企面臨質量和成本的挑戰,魚和熊掌如何兼得?(來源:制藥網)
集采之下,藥企面臨質量和成本的挑戰
在帶量采購、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等政策深入的大背景下,醫藥產業亟待加快轉型升級,藥企面臨著質量和成本的挑戰。
一方面,一致性評價已成為了仿制藥獲得集采資格的基本準入門檻。受該政策持續推進的影響,藥企為了提升競爭力,其質量意識不斷提升,整個行業面臨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的壓力。
另一方面,隨著集采常態化,藥品種類不斷擴大,將對醫藥企業乃至整個醫藥行業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藥品價格虛高的局面將被重構。藥企為了保住或擴大市場份額,通過以低價換存量,同時接受更嚴格的監管。不過長遠來看,藥企品種一旦中標進入集采,由于不用擔心產品銷售問題,節省了大量市場推廣費用,同時隨著產品放量,未來銷售貢獻率將得到提升,對于企業尤其是很多中小藥企而言,無疑是個彎道超車的機會。因此對于藥企而言,眼下需要考慮和解決的是低價和質優方面的問題。
“魚”和“熊掌”該如何兼得?
在業界看來,藥品作為特殊商品,關系著患者的健康,因此至少需要滿足四個特征,即安全、有效、可及、質量可控。其中,藥品的質量和安全可以視為制藥企業的生命線,且不可以逾越。
“如果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而不惜犧牲藥品的質量安全,在當前醫藥行業嚴格的監管之下,需要面臨很高的違法成本。”據了解,按照新版《藥品管理法》規定,賣假藥下限罰款150萬,零售劣藥下限罰款10萬。
實際上,在集采常態化的背景下,藥品價格下降已成為趨勢,企業在低價格戰下,也需要靠質量來謀求生存。那么,該如何保證藥品質量呢?業內指出,提高藥品可追溯性是關鍵。藥品追溯體系是指溯源和跟蹤所有藥品信息,有利于推動藥品質量安全的監管,防止藥品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近年來,相關的政策也在指明這一方面。例如,2019年出臺的《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導則》、《藥品追溯碼編碼要求》,提出了加快建設藥品追溯體系的要求。根據規劃,藥品追溯系統應覆蓋生產、流通和使用等多個環節,用信息化手段保障藥品生產經營質量的安全,防止假藥、劣藥進入合法渠道,并且能夠實現藥品風險控制,保證要求可溯源。另外,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也要求持有人應當建立并實施追溯制度,保證藥品可追溯。同時特別提出,將建立健全藥品追溯制度,以實現“一物一碼、一碼同追”為方向。
據悉,企業提高藥品可追溯性的具體措施可以包括:采用編碼標準;搭建藥品追溯服務平臺;堅持生產、流通等全產業鏈藥品追溯等。*已在建追溯協同平臺、追溯監管平臺,并將發布系列追溯的技術標準,給藥企帶來更多商業價值的同時,也有利于進一步保障藥品追溯實現全品種、全過程來源可查、去向可追。
而在控制成本方面,減少銷售費用已經成為眾多藥企節約成本的手段之一。今年以來,醫藥行業裁員降薪、撤掉銷售團隊、高層調整、架構調整等都在輪番上演。尤其是一些業績受集采影響的企業,多數藥企均傾向于先節省成本,主動改變自身的發展模式。
在業界看來,當前的環境之下,醫藥企業還需要做好精細化管理工作,進一步節約成本,同時加快轉型創新。
我來評論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